您的位置:主页 > 香港移民 > 移民百事通 >

2011香港“移民”事件受瞩目 市民存抵制情绪

文章来源:华商移民编辑:Cabbage时间:2011-12-23 16:16浏览次数:

  2011年度“特区政府施政十件大事评选”的“候选名单”中,“移民”议题份量颇重港人内地超龄子女准来港、香港特区政府减非本地孕妇来港产子、外佣争居权政府提上诉等皆入选。几项大事集中在本年度发生,引起一定的民意反响。

“历史上,香港社会对移民一直持欢迎态度。”香港工商专联会会长、资深时事评论员杨志强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指出,香港是移民社会,居民大多数是不同时期来港的移民或移民的后代。由50年代开始,内地南来的一批又一批新移民,都能够融入本地社区,推动社会发展。

但是香港是一个地少人多的地方,资源有限。今年以来,非本地孕妇来港产子的预约名额已满, 内地孕妇冲急症室产子个案大增,带来急症室运作的新问题。另一方面,几项外佣居港权官司审理,相关申请居港权的个案激增。有传媒指,事件之所以引起社会各方高度关注,是因为若外佣一旦取得居港权,对福利制度会造成“重大冲击”。

研究人口政策的香港大学教授叶兆辉,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表示,过去的十多二十年间,香港迎来超过100万新移民,社会中存在的“反移民”情绪必须谨慎处理,否则会“不断发酵”。

1974年之前,移民进入香港不受限制,及后颁布“抵垒政策”、即捕即解政策、单程证制度,移民制度不断变迁;2001年的庄丰源案后,越来越多外地孕妇到香港生孩子,在2010年88000个香港新生婴儿中,约47%的为内地妇女所生。

港府一直尊重司法独立及法治,妥善处理“移民”事项;而香港社会也理性看待事件,从未出现冲突。有数字指,目前在港外佣人数多达40万人左右,特区政府一旦在司法覆核中败诉,估计有10万名外佣符合资格申请居港权,有一半家庭会申请综援,冲击香港福利制度。叶兆辉则认为,这些数字只会增加人们的恐惧,但却是对现实的误解,因为外佣留港的机会其实不大,港人收到的资讯并不准确。

叶兆辉表示,全球不少国家和地区都曾应对过棘手的“移民高峰”,澳大利亚曾一下子迎来很多中国移民,也曾一度出现“排外”情绪,但当他们看到移民对社会作出方方面面的贡献时,友好拥抱移民,这个地域就真的发展出多文化群体了。

上世纪70年代,香港人将内地人唤作“阿灿”,叶兆辉告诉记者,这是“没文化”、“穷”的代名词;但随着内地经济起飞,几十年间变化有目共睹,“新移民”群体也在变化,“大家都应该尊重客观社会环境改变,调整心态,不应遮蔽(overshadow)“新移民”的贡献。”

事实上,根据香港未来的发展需要,特区政府的移民政策有松有紧,其中“优秀人才入境计划”推出5年,吸引全球专才赴港,入境处并于2008年放宽申请门槛,累积收到超过5000宗申请,申请者不乏演艺文化界及体育运动界名人。

叶兆辉呼吁,政府应做好政策配好,使“移民”问题能“软着陆”。他建议在保护本地人利益的基础上,接受移民,以政府制定非内地孕妇赴港产子相关政策为例,必须先考虑留给本地孕妇“空间”,不影响本地妇女生产。他亦认为,政府应该向民众发放更多准确、透明的资讯,以免造成族群间误解。

将本文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