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民风民俗节日
(1)民风 加拿大人多数系欧洲移民后裔,故其生活习俗多与欧洲及美国人大致相同。加拿大人的家庭以3~4口人为多(即夫妇俩和1~2个子女)。独居者或多子女的家庭很少。
父母亲非常注意培养孩子的能吃苦、勤奋和自立的习惯。一般不娇惯孩子,子女从读高中起便开始在学习假期中找工作挣钱,高中毕业后就独立生活,边学习边工作,在学校放假期间他们便出去打工,挣钱缴学费。
子女婚后就要离开父母,自寻住处。有了孩子则由自己抚养,不靠父母帮助。每年感恩节或圣诞节,离开家的子女一般要回父母家看望,并带有礼品。
(2)民俗 加拿大人比较随和友善,易于接近,他们讲礼貌但不拘于繁琐礼节。一般认识的人见面时要互致问候。男女相见时,一般由女子先伸出手来。女子如果不愿意握手。也可以只是微微欠身鞠一个躬。如果男子戴着手套,应先摘下右手手套再握手。女子间握手时则不必脱手套。
许多加拿大人喜欢直呼其名,以此表示友善和亲近。加拿大人热情好客。亲朋好友之间请吃饭一般在家里而不去餐馆,认为这样更友好。客人来到主人家,进餐时由女主人安排座位,或事先在每个座位前放好写有客人姓名的卡片。
在加拿大还有一种请吃饭的方式更加随便,即“自助餐”或“冷餐会”形式。由主人把饭菜全部摆在桌上后,客人可各自拿一只大盘子(或由主人发给),自己动手盛取自己喜欢吃的食品,可以离开餐桌到另一房间随便就坐进餐,这样客人与主人,客人与客人之间便可有更多的时间交谈。
在加拿大一般应邀去友人家里吃饭,不需送礼物。但如去亲朋家度周末或住几天,则应给女主人带点礼品,如一瓶酒、一盒糖等。离开主人家后,回到家中应立即给女主人写封信,告诉已平安抵家,并对受到的款待表示感谢。节假日访问亲友,通常也需要带一点礼物。
(3)节日 加拿大推崇多元文化,节假日便也因民族的众多,地区的差异而数不胜数,但全国性的节假日有下述几个。
新年 ( New Year`s Day) 每年1月1日。过法象中国人过年,人们通宵开party,看电视,喝啤酒,休息放松,迎接新的四季轮回。很多人在新年许愿,希望 在新的开端有所改变。 比如,某人讲,他要戒烟;另一人讲,她 要 更努力 地工作,多挣些钱。但往往新年过后几个星期,他们已经把自己的许诺忘得一干二净,又我行我素了。
爱尔兰节(Saint Patrick`s Day)
复活节 ( Easter Sunday) 3月21日后月圆以后的第一个星期日。本来是庆祝耶酥复活的宗 教节日,但目前宗教气氛已逐渐淡化,人们更多的是拥向商店,而不是教堂,节日期间最高兴的当数儿童,他们可以得到各种巧克力,最特征化的物品是象征生命力的彩蛋和兔宝贝。
维多利亚日(Victoria Day)
国庆节(Canada Day)
劳动节(Labor Day) 9月份第一个星期一。在多数加拿大人的概念中,此节日标志着夏天 的结束。没有什么特殊的活动,但大家又可以过一个长周末。家长利用此时间为孩子准备新学期的开始;商店也利用此时促销文具。也可见很多“车库贱卖”活动。
感恩节 (Thanksgiving Day) 10月份第二个星期一。加拿大的感恩节和美国的感恩节不在 同一天。在此日,每个人借此机会表示自己的感谢之心。大家感谢土地为他们带来的丰收,感谢上帝给他们的健康;孩子们感谢父母的关怀与照顾,学生们写卡片给老师感谢他们的教 导,朋友们互相感谢帮助,还有许许多多的感谢。这一天很多人从工作岗位回家,晚间全家人欢聚一堂举行丰盛晚宴。南瓜饼是常见的感恩节食物,火鸡是感恩节的标志吉祥物。
停战纪念日(Remembrance Day)
加拿大各地都有自己的地方节日,举例如下:
冬季狂欢节 (2月上、中旬) 魁北克省居民最盛大的节日。节日活动规模盛大,内容丰富多采,具有浓郁的法兰西色彩。节前,要用雪筑成一座五层高的“雪之城堡”;节日期间,要推选一位“狂欢节之王”,作为魁北克市的临时“统治者”,他身穿白衣,头戴白帽,犹如“雪人”一般。在破冰后的圣劳伦斯河上要举行传统的“冰河竞舟”。还要在冰、雪上举行其它各种活动。
郁金香花节 (5月的最后两周) 首都渥太华的盛大节日。节日间举行各种彩车游行。欢庆的人们还选出一位美丽的“皇后”。人们尾随“皇后”的花车,以乐队为前导徐徐前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欧洲战火燎原,荷兰女皇曾在渥太华避难;战后,女皇回国,为感谢渥太华市民,女皇送来了许多郁金香花种,使渥太华的郁金香花节更为盛大。
淘金节 加拿大阿尔伯达省人每年从8月底起连续10天举行淘金庆祝活动,以纪念祖先们的奋斗精神。人们身着淘金时代的服装上街游行,在埃德蒙顿广场举行各种文艺演出,夜晚燃放烟火,热闹非凡。
(来源:互联网 编辑:Ka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