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裔投资移民:搭建加拿大亚洲出口之门(2)

文章来源:中国侨网编辑:Jonh时间:2009-12-30 17:52浏览次数:

从阿省起步

祖籍广东台山的余冠柏,是在香港出生长大。在香港专上学院读书时,他学的是牙科,主要是有关假牙材料,获得英国方面颁发的专科文凭。

1974年在香港获得政府奖学金后,到位于埃德蒙顿的阿尔伯塔大学攻读商科财会专业,当时属于政府保送。

比规定时间提前一年,1977年余冠柏大学毕业。为了获得专业会计师的证书,需要有若干经商的实践经历,余冠柏在不同行业也跌爬滚打了几年,自己干过生意,开办过顾问咨询公司,还接触过建筑、机电、工程等,然后再经过专业考核,1981年拿下牌照,才算有资格进入会计师事务所。虽然经过这么多道门槛,但余冠柏认为还是挺锻炼人的,尤其对以后应对各行各业的商业需求,至少能够作到心里有底。

1981年进联邦西部经济多元发展部,在该部门担任财务主管。1986年推出创新项目,提出做采油生意,在亚省鼓励本地公司探油,支付费用补贴。

在联邦政府,余冠柏先后在5个部门都有从业经历,包括物料服务和供应、能源探油、GST、生产税等。这种不同部门的历练,使他增加了对加拿大社会的广泛认识。

华人推广会

当年余冠柏决意在华人社区举办推广会,也是被一些现象有所触动。80年代末90年代初加西经济发展部举行说明会,资助小企业作生意,但来的都是西人,看不到华人的影子。这时余冠柏觉得自己有必要出面,与华社沟通。

余冠柏说,他非常适合于做移民就业和经商方面的联系和介绍工作,因为自己本身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过来的,有着非常真实的切身体会,清楚哪里是长哪里是短,可以做到急移民之所急,想移民之所想。正是由于对移民心理非常理解,所以有些策划或打算与移民不谋而合,特别到位,而不是凭空杜撰闭门造车。

在香港和初来加拿大时,余冠柏根本就不会说普通话,但当时大陆移民越来越多,他意识到只会粤语是远远不够的,不管是从当下还是以后的发展来看,尽快掌握普通话实属一件“绕不开的事情”。就这样赶鸭子上架,余冠柏开始学说普通话,还利用业余时间到成人教育中心参加了一个“国语学习班”,像小学生那样,从基本发音开始练习。他记得有一个陈老师教得非常认真,使他获益匪浅。

余冠柏笑说,第一次用普通话在讲座中发言时,说普通话的听众们不知所云。但他并不气馁,而是知难而进,一点一点改进。当有了进步把课讲下来后,熟知他练习辛苦的朋友当场报以掌声。

余冠柏在华社播下的“种子”,陆续开花结果。为此,他本人也在1995年受到联邦政府的专门嘉奖。

从“中国之门”到“亚洲之门”

早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那时中国大陆改革开放后刚显出良好势头,但海外、尤其是加拿大对与中国发展经济关系的前景还匮乏认识,还停留在传统认识上。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对商业已有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收益的余冠柏,敏觉地管窥到其间的商机与前景,当时他就向所在的联邦政府西部经济多元发展部率先提出政策性建议,希望能比较充分地利用本地现成的华裔资源,把这股力量调动起来,从而积极地扩展与中国的商贸关系。

随着时间的推移,余冠柏的先见之明越来越被以后发展的事实所证实,帮助亚洲新移民创业也开始得到重视。卑诗省经济一向过于依赖美国市场,在 911和美加软木纠纷之后,卑诗省更感到出口多元化的迫切性,出口市场的主要拓展方向就是离卑诗省最近的亚洲,尤其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中国大陆。

余冠柏认为,加拿大推展向亚洲出口的主要困难是如何找到合适的买家,他很乐意为加国制造商和出口商以及熟悉亚洲市场的人士之间搭架桥梁,提供沟通的便利。另外,光靠办讲座和提供信息,没有反馈,很难沟通,需要有一个固定的机构,也让西人由此了解华人的优势所在。1997年温哥华举办华商大会,余冠柏与中侨的董达成聚到一起,遂谈起将为移民创业服务组织化的idea,彼此一拍即合。

但是当余冠柏向加西经济发展部提出来时,内部官员的反对非常强烈,特别是余冠柏最早的策划是“中国出口之门”,指责的声音更厉害,一方面不看好余冠柏的提议,另一方面质疑他为何专门锁定中国?问他为何“只帮助一个种族”?

余冠柏当时的回答是:不是帮中国作生意,而是帮加拿大作生意,中国本身已有很大的内需市场,加拿大应该有眼光,利用在加国的华人与中国的关系,快点打开中国市场。但为了“避嫌”,最后还是将该计划的名称改为“亚洲出口之门”。

1999年先上马“一站通商业服务”,这也是在余冠柏的协调下,中侨与政府的第一个合作项目。

2001年组成的“亚洲出口之门”,应该算是由加西经济发展部与中侨互助会合作开展的商业项目,余冠柏在当年由联邦政府调到中侨,正式出任“亚洲出口之门”项目总监,这也是他与中侨共同努力的结果。

负责“亚洲出口之门”计划的运作,余冠柏不但投入极大的精力,也为此作出了个人牺牲。因为在发展部,他可以经商,但在“亚洲出口之门”,再次为了“避嫌”,停止个人的商业活动,以免发生利益冲突。

按需提供服务

据余冠柏介绍说,“亚洲出口之门”的目的,是帮助想扩展亚洲市场的加拿大厂商和想出口加产品的亚洲移民建立战略伙伴,多种形式地协助加国和亚洲公司出口产品,寻找投资者及主要供应商,透过全球性生意网络,联系买家和卖家,从中开发伙伴机会。

余冠柏表示,提供资料会员不做不要紧,眼下不做以后也许会做,在这方面应把眼光放远。他说对于会员要求,通常有两种做法,一种是向会员提供相关资料;另一种是帮对方进一步联系,与对口部门深度沟通。比如皮货项目,就是先由会员提出,“亚洲出口之门”联系到本地权威的皮毛商家,举行专题讲座,介绍皮货生意如何展开,提供西雅图拍卖会营销渠道。

请专业木材公司代表介绍本地林业状况,分析木材贸易规则,也是“亚洲出口之门”重头项目。余冠柏指出,加森林丰富,是木材出口大国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
将本文分享到: